您好,欢迎访问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新闻网!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老板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下载要闻 >> 正文
老板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下载要闻

【决胜一流】石油精神铸魂育人 三大课堂锻造能源报国尖兵

发布时间:2025-04-28 作者: 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

新闻网讯(通讯员 葛雷 陈金建)“迎着红日,迎着长江,今天汇聚荆楚,明日奔赴强国战场。不怕艰苦,何惧风霜,愿献出青春热血,为祖国繁荣富强……”在石油工程学院2024级研究生的开学典礼上,现场208名研究生新生唱起激动人心的校歌。在学院重大典礼和活动的现场,全院师生共唱校歌作为学院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,已成为一项标志性仪式。

近年来,石油工程学院(以下简称油工学院)党委坚持党建工作与教学、科研深度融合,充分挖掘石油精神、石油文化育人资源,培养并塑造学生“学石油,爱石油,献身石油事业”的情怀和理想,结合专业特色夯实第一课堂、活跃第二课堂、拓展第三课堂,构建起课程思政、文化教育、社会实践、专业竞赛“四位一体”的育人体系,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
小课堂 大思政

“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。危急关头,王进喜不顾腿伤,扔掉拐杖,带头跳进水泥浆池,用身体搅拌水泥浆,最终制服了井喷。”

走进教师侯宝峰的《高等有机化学》课堂,他将铁人王进喜、中国石油师、国内油田早期勘探开发等一系列展现石油人忘我奉献、砥砺前行的故事带进课堂,成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、积淀学生的石油行业情感、感悟石油文化精神的一剂良药。

“小课堂、大思政”,油工学院始终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于专业课堂、课外育人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过程,积极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“石油精神”思想政治教育元素,培养学生树立“为祖国加油、为民族争气”的爱国情怀。

“石油文化+专业课程”让专业教师与学生分享“石油与我”的故事,“石油文化+油影评析”展播石油前辈奋进担当的故事,“石油文化+主题活动”在学生活动中融入石油元素……通过一个个小课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,潜移默化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素质提升。目前,学院两名教师获批进行学校“课程思政”示范项目建设,学院28门课程通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。

同时,油工学院不断丰富学生“第二课堂”,开办“石油文化素养讲坛”,邀请党员教师和优秀校友回忆、分享个人成长经历,解读石油工业发展历史,介绍最前沿科学研究成果,畅想石油事业前景,为学生深深地埋下了“石油基因”。截至目前,“石油文化素养讲坛”已举办42期,其中“大学学习规划”“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”“油气开发智能化,发展新引擎”等主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与科研兴趣,坚定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。

去基层 真实践

当茫茫戈壁上布满了钻井架、抽油机、输油管道,这宏伟壮观的奇景会让石油人发出怎样的感悟与共鸣?

“只有荒凉的沙漠,没有荒凉的人生。毕业后,我一定要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!”“黑油”社会实践队队员魏永辉在朋友圈中感叹道。

2024年7月,油工学院“黑油”社会实践队来到位于新疆的中石油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,经过为期一周的实习岗前培训后,来自油工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12名学生党员换上鲜红的工作服、戴上安全帽,正式进入百21井区各钻井队开始了为期30天的实习实践。

参观克拉玛依博物馆、科技馆、黑油山等,了解克拉玛依油田的厚重历史。与公司负责人以及校友开展座谈会,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、工作待遇、职业发展前景、招聘条件,为今后的就业择业开阔思路。队员们纷纷表示,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太“真实”了!

在实践中感悟,在锻炼中成长。自2019年起,油工学院党委组建“红岩”“黑油”“绿苗”三支社会实践队,积极拓展校外“第三课堂”。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,走进企业,深入石油生产一线,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,在实践中感悟石油精神,擦亮了能源报国的底色。同时,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、参与就业指导,也将成为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后的一笔宝贵财富。

“黑油”社会实践队已奔赴克拉玛依、塔里木、西安、成都、重庆、广州、东莞、湛江、东营、濮阳、江汉等十余座城市和油田开展实习实践。回校后,团队成员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组建“铁人精神”宣讲团,开展了13场专题报告会,覆盖万余名在校学生,让更多的新时代青年感知“石油情”,传承“石油血脉”。毕业后,实践队队员纷纷进入石油专业相关岗位,投身于国家能源事业的建设洪流中。2019年,“黑油”社会实践队获评“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‘三下乡’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”。

赛技能 促学风

2024年4月27日,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校赛评审会在新葡萄娱乐app官方武汉校区举行,油工学院各专业学科带头人、参赛作品指导老师到场评审,为一件件精挑细选的参赛作品再赋新能。

“尽管方案内容完整扎实,但在特色总结和亮点提炼方面还有所欠缺,还要在展现设计的创新性和技术水平上多下功夫。”针对“储改增产”团队的作品,许文俊副教授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优化方案。在多名专家教授的指导下,该团队迅速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,最终该作品在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上获得一等奖。

营造良好的科学创新氛围,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石油技术应用人才。油工学院党委将“党建+学术”理念融入学生培养工作中,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+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、全国油气储运设计大赛等各项科技竞赛,让党旗在高校研究生的科研主战场上高高飘扬。

在学生参与竞赛过程中,全院教师全程跟踪指导,协助学生对参赛作品进行系统论证和细节打磨,并积极协助学院赛事组委会组织开展了分赛区动员会、赛题分析会、分赛区作品评审、分赛区选拔赛、模拟答辩等活动,帮助学生在重大竞赛前做好问题论辩、赛题解剖,为竞赛作品成功获奖“保驾护航”。

3年来,油工学院研究生共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16篇,获批发明专利47项,5人获“挑战杯”国家级竞赛特等奖一次,14人获“挑战杯”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奖项,20余名学子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、二等奖。

(审核 张伟 编辑 杨云锋)

新闻排行榜